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龙游出境旅行社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龙游出境旅行社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1、马踏飞燕踩的是什么?
马踏飞燕马蹄下是飞燕。
铜奔马因郭沫若将其命名为“马踏飞燕”而家喻户晓,据说郭老当时正是联想到李白的诗句“回头笑紫燕”遂一锤定音。然而当今的学者大多不接受这种说法。
甘肃省博物馆的临时负责人王毅认为:铜奔马蹄下踩的这只鸟双翅较身躯略小,膀梢尖细,疾飞时膀梢向外与身躯平行,呈三叉式,这正是飞燕形象的反映。
后有专家认为这只鸟不是燕子而是传说中的“龙雀”,
另两种在学界流传较广的说法是“马踏飞隼”和“天马逮乌”。燕隼是西北常见的猛禽,形似雨燕,飞行能力极强,与汉代崇尚武勇的风格相映成趣。“天马逮乌”则是从浙江龙游石窟中的“天马行空”浮雕中找到的灵感,浮雕中的“天马”与铜奔马相似,“天马”前蹄正好在“乌”背上方,代表着“天马”追赶太阳,真可算得上是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了。
马踏飞燕、别称铜奔马、马袭乌鸦、鹰掠马、马踏飞隼、凌云奔马等,为东汉青铜器,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,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。
马踏飞燕身高34.5厘米,身长45厘米,宽13厘米,重7.15千克。形象矫健俊美,别具风姿。马昂首嘶鸣,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,腿蹄轻捷,三足腾空、飞驰向前,一足踏飞燕。
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,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,2002年1月被列入《首批禁止出国(境) 展览文物目录》。
踩的是鹰,马蹄之下的鸟其实是匈奴王冠上的权力象征之鹰。
#39;#39;马踏飞鹰”造型的青铜雕塑的主题与陕西霍去病墓前的石雕“马踏匈奴”相同,都是墓主人战胜匈奴的纪念性雕塑。因此,这件著名的“马踏飞燕”汉代铜奔马应该改名为“马踏匈奴鹰”。
生活在北方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匈奴人是秦汉时期中原王朝的劲敌,秦始皇修长城的主要目的就是防范匈奴南侵,而汉高祖刘邦曾经在白登(今山西大同东部马铺山)被匈奴围困险些被俘,所以汉朝的将军们都以打败匈奴为骄傲。汉武帝时,率领大军占领河西走廊并北进沙漠大败匈奴立下赫赫战功的霍去病(公元前140年-公元前117年)去世后,被安葬在汉武帝茂陵的东侧,他墓前的大型石雕像“马踏匈奴”正是用来纪念他打败匈奴的功勋。
关于龙游出境旅行社和龙游县出入境服务大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 龙游出境旅行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龙游县出入境服务大厅、龙游出境旅行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